提到三国时期的虎将,赵云绝对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。他的英勇无畏,完全不逊色于关羽和张飞。《三国演义》中的长坂坡一战,赵云怀抱刘阿斗,在曹军重重包围中冲锋陷阵。所到之处,枪刺剑砍,威猛无比,曹军士兵都不敢与他一较高下。曹操听闻赵云的英勇,惊讶之下命人飞马去询问赵云的名字,随后便下令“活擒令”。然而,这一命令反而让赵云有了更为精彩的表现机会,他在曹军百万大军中,三进三出,杀敌无数,斩杀曹营名将五十四员,曹军士兵也损失百人。赵云以一敌百,所到之处,曹军猛将如张郃、曹洪、文聘、许褚、徐晃、张辽、焦触、张南、马延、张顗等都纷纷败走。赵云凭此一战,威名震动了整个天下。
赤壁之战之后,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。黄忠在定军山斩杀夏侯渊,而曹操亲自领兵前来汉中。一天,曹军运米至北山下,黄忠派兵前去夺取,但未能按时归来。赵云带领少量骑兵前去接应,途中突然遇上曹军大队。赵云毫无畏惧,果断突击曹军阵地,迅速将敌军击散。赵云边战边退,曹军重新集结,再度追至赵云的营寨。赵云巧妙地使用“空营计”,大开营门,偃旗息鼓,令曹军怀疑其中有埋伏,不敢进攻,急忙撤退。
展开剩余75%就在曹军撤退之际,赵云令军士齐击战鼓,鼓声如雷,接着用劲弩射击曹军。曹军被震慑,乱作一团,最终大败而逃。第二天,刘备来到赵云的营寨查看战场,称赞赵云道:“子龙一身都是胆啊!”为了庆祝胜利,刘备大摆宴席,宴乐至天黑,军中将士纷纷称赵云为“虎威将军”。
赵云不仅是一个勇猛的战将,他还是一个深具智慧、眼光独到的军事和政治人物。他忠诚于刘备,但并不像关羽和张飞那样盲目听从指令。赵云总是从全局利益出发,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,并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。
刘备在占领益州之后,准备将成都城中的房屋、园地和桑田分赐给各位将领,这是当时胜利的一方常有的做法。此举几乎无人反对,似乎已定。然而,赵云却提出了异议,他指出霍去病未能成功消灭匈奴,且时局动荡,国家未安。在他看来,当前不应急于分赐土地,而应该先确保天下的稳定,让百姓安居乐业后再做其他安排。刘备听取了赵云的意见,决定放弃将土地分给将领的计划。这一决策关乎蜀汉政权能否稳定,赵云的智慧与远见功不可没。
当孙权袭击荆州,杀害关羽,刘备愤怒异常,准备起兵报仇。所有武将们纷纷响应,只有赵云理智冷静,他建议刘备应该先击败曹操,再去对付孙权,因为曹操才是更为强大的敌人。尽管赵云的建议极为深刻,但刘备没有采纳,而是决定让赵云留守江州(今重庆市)。最终刘备兵败夷陵,赵云及时发兵援助,成功迫使吴军撤退。
赵云始终是刘阿斗的保护者。在刘备南逃荆州时,他因形势紧急丢下妻子,赵云在敌军包围中救出了刘阿斗。当孙夫人带走刘阿斗返回江东时,赵云亲自率兵截江救回了刘阿斗。赵云为何如此致力于保护刘阿斗?因为刘阿斗是刘备集团的法定继承人,刘阿斗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蜀汉政权的稳定。赵云深知,若没有他的守护,刘阿斗很可能无法生还,蜀汉的未来也会因此动荡不安。
当然,赵云也并非永不败绩的将军。与关羽、张飞一样,赵云也曾遭遇过失败。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,马谡因失误导致街亭战败,而赵云在箕谷因“兵力不足、敌强我弱”也未能取胜。但他是一个能打胜仗也能处理败仗的将军。在面对失败时,赵云总是能组织军队有序撤退,避免大规模溃败。在街亭失利时,他成功避免了军队的彻底溃散;在箕谷战败时,他依然能够稳住军心,抵抗敌军的追击,最终没有造成全军覆没。
赵云可谓智勇双全,堪称一位极为难得的大将。如果当时刘备督守荆州的是赵云,而非关羽;如果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先锋将军的是赵云,而非马谡,或许三国历史将有不同的走向,刘备也许能够逆袭统一三国,三国鼎立的局面将提早五十年结束。
发布于:天津市
